搜索

您的关键词

院处动态
首页/ 院处动态/ 正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不可替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并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思政课关键作用发挥,在制度机制、课程资源、教师队伍、教学教研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铸根育魂为根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关于思政课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结合学校实际,专门制订《中共哈尔滨理工大学委员会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强调以铸根育魂为根基,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于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极端重要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围绕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思政金课建设、提升思政教改成效、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打造思政实践基地、优化思政教学资源、推进“大思政”格局构建等七大工作任务,推动研究中心展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建工作。

学校党委下发文件

校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获“南岗区中小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授牌

研究中心召开工作会议

研究中心与哈尔滨市南之岗高级中学思政教师开展共建活动

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构建由主管思政课建设的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机构,全力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于2023年6月开始筹建,2025年1月正式成立,现签约共建单位达15个,涵盖哈尔滨新区司法局、大庆龙凤区教育局等行政机关,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哈尔滨新区第一学校等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学校,黑龙江科技大学地矿文化博物馆、宝清县珍宝岛烈士陵园等场馆,不仅有哈尔滨市内单位,还有大兴安岭、大庆、七台河等地的市外及乡村学校,覆盖面广且多元化,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组织基础。在长期、深入实践中,研究中心探索出发挥“省重点马院”优势、构建“一体双翼”的大中小学协同育人体系——以铸根育魂为根基(一体),强化德育与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双翼),协同育人,不断增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性。

研究中心部分签约现场

依托马院学科专业优势   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研究中心携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建单位,务实、求真地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建合作。组织大中小学思政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思政课观摩、教学研讨等,相互学习、做好有效衔接,增强各阶段思政课的针对性、有效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动。研究中心通过构建文化建设平台载体,推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深度融合。2024年9月28至29日,联合七台河市新兴区长兴学校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为“爱我中华 共筑中国梦” 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共建系列活动,内容包括思政示范课、法治讲座、教学研讨、教学资源赠送、书画展和文艺演出等,以丰富形式陶冶情操,厚植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家国情怀。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研究中心深入哈市10余所学校宣讲抗战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13000余名师生参与,为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新时代优秀人才贡献力量。开展科学精神教育,依托学校电源技术与实训实验室、击穿实验室、高压大厅和金属切削刀具馆等场所条件,开展大中小学科技研学活动,以科技研学为带动,以思政育人为内核,引领并传承科学精神。在活动中,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先进的科研设备,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魅力,深入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同时,教师们将思政教育元素巧妙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感受科技力量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以科技研学为载体,以思政育人为核心,让科学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实现科技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研究中心与七台河市长兴学校共同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 周年系列大中小学共建活动

研究中心与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中小学教师代表进行教学研讨会

研究中心应邀参加哈尔滨新区第一学校课题论证会

研究中心以线上、线下的方式为哈尔滨市花园小学7000名师生做讲座《从战争罪行到抗战精神》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法治教育中传播法治声音。2025年3月至4月,研究中心应邀为哈尔滨市花园小学、继红小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小学部、哈尔滨新区第一学校、马家沟小学、长虹小学、和兴小学、哈尔滨市第二十中学、哈尔滨市南之岗高级中学及七台河市长兴学校等10所中小学校的 2000 余名学生,开展“电影《哪吒2》中的法律问题”法治讲座,受到广泛赞誉,获中国日报网、央广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国家、省、市10余家权威媒体报道,社会反响强烈。此外,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组织中小学生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东北烈士纪念馆等场馆,引导学生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优良传统,逐步形成“大思政”格局。

研究中心为哈尔滨市继红小学学生作讲座“电影《哪吒2》中的法律问题”

研究中心携手哈尔滨市和兴小学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传递温暖力量。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突出位置,且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研究中心部分教师有高校辅导员工作经历,持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专业证书,具备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研究中心设立“心灵驿站”,义务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尤其关注“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孩子,帮助他们构建良好心理状态,传递阳光、温暖与力量,在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心理咨询与价值引领的双重成效。此外,研究中心为中小学生家长开设了家长课堂,围绕中小学生的成长关键议题,精准对接中小学的育人工作安排,聚焦“四大能力”培养,切中家长在育才过程中的困惑与需求,引发强烈反响。

研究中心在哈尔滨新区第一学校开展家长课堂“读懂孩子 育见未来”

构建六维联动模式   推进大思政格局形成

在校、院两级大力支持下,研究中心构建“城-乡”“府-校”“校- 校”“师-师”“生-生”“师-生”六维联动共建模式,多维度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城-乡”联动:促进城乡结合,将城市学校先进经验引入乡村学校,带动乡村学校提质发展;“府-校”联动:发挥政府与学校合力,借助教育管理机构搭建共建平台,强化政府主导力;“校-校”联动:加强学校间合作,向中小学校免费赠送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师-师”联动:增强大学与中小学教师相互了解,开展十余场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集体备课会,解答中小学教师疑惑,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助力教学与科研水平提升; “生-生”联动:实现大学生与中小学生“大手拉小手”,发挥朋辈教育功效,邀请大学生为中小学生作励志讲座,以亲身经历引导其向阳而生、感恩师长、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师-生”联动:强调大学老师与中小学生对话,开展线下、线上活动,并延伸至寒暑假,通过线上开展“诗词中的思政课”“哲思中的思政课” 等活动,获家长和同学们一致好评。

2025年寒假,研究中心为大庆澳龙学校的学生讲授“诗词中的思政课”“哲思中的思政课”

研究中心安排硕士研究生为大庆市澳龙学校初中学生做励志讲座

研究中心通过上述“六维”联动模式,逐步形成了“大思政”格局,并且得到了其他院校、同行的高度认可。研究中心成员先后应邀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第十四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经验交流会、第四届“马克思主义与法治中国”全国学术研讨会、数智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实践、“庆祝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40周年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研究”学术论坛、“红色文化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学术研讨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研讨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等,受邀发言,扩大了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及研究中心的社会影响力,收获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理论界的广泛赞誉。

通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深入推进我校思政课内涵建设、提升育人成效,进一步打造了大思政格局,形成思政育人工作新品牌、新亮点,增强学校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学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得到了中国日报网、央广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今日头条、东北网、黑龙江网、龙头新闻等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社会反响强烈。

研究中心成员在相关会议上发言

研究中心的活动被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报等十余家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