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兴宇,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共青团员。硕士期间,曾获硕士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已发表5篇SCI检索和EI检索的学术论文,包括IEEE Transactions电气与电子类一篇和EI检索中文核心(电工技术学报等)两篇、学术会议论文两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参与校企合作项目2项;竞赛方面,获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竞赛8项,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一等奖);2025年度“挑战杯”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高端装备领域主擂台赛(全国特等奖),连续两届实现“挑战杯”竞赛学校历史成绩突破;志愿服务时长60小时,中国光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光电类专业教育论坛优秀志愿者。

格物致知,探索不息:于科研沃土中深耕细作。科研之路,唯坚韧者能遂其志。自踏入哈尔滨理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他便深知,青年的核心使命在于探索未知、创造新知。他将“格物致知”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电机与电器这一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里,开始了孜孜不倦的求索。
清晨的实验室,常伴他开启一天的第一缕阳光;深夜的台灯下,总有他凝神思索的身影。面对艰深的专业理论和层出不穷的仿真实验难题,他从未有过丝毫懈怠。为夯实基础,他系统性地研读了大量专业文献,从经典的电机学、电机设计,到前沿的永磁电机、传热传质理论,他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最终结出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截至目前,他已累计发表学术论文5篇,均被SCI或EI检索收录。从选题立意、理论推导,到仿真验证、论文撰写与修改,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期间,他经历了无数次仿真失败与模型重构,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冷静的分析,最终攻克了技术瓶颈。不仅展现了他将前沿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潜力,也为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他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在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上讲演,与国内外同行切磋技艺,拓宽视野。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讲演
科研成果的转化是创新的最终落脚点。在导师艾萌萌老师的悉心指导与理论前瞻性的引领下,他将研究中的灵感与技术突破,系统性地整理、提炼,并积极申请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秉承导师所倡导的“研以致用”理念,他并未将自己禁锢于象牙塔内,而是主动投身于导师主持的两项校企合作项目中。在项目中,他多次深入生产一线,将导师构建的理论框架与实验室的仿真模型,同现场的复杂工况相结合,与工程师们共同攻关,提出了多项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其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卓越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赢得了合作企业的高度赞誉。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极大地锻炼了他的工程实践与团队协作能力,更让他深刻体会到,在导师的引领下,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真正价值。

艾萌萌老师对宋兴宇进行理论指导

在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实验现场进行电机温度实验
赛场砺剑,知行合一:于创新实践中百炼成钢,如果说科研是厚积薄发的沉淀,那么科技竞赛则是火花四溅的碰撞与展示。他不仅是一名安静的科研探索者,更是一位活跃在各类高水平科技创新竞赛场上的骁将。他将科技竞赛视为检验学习成果、激发创新思维、锤炼意志品质的“练兵场”。
“挑战杯”“揭榜挂帅”“光电设计竞赛”……这些响亮的赛事名称,记录着他奋斗的足迹与荣光。在读研期间,他已累计获得了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竞赛奖励8项。每一张证书、每一座奖杯的背后,都凝聚着他无数的汗水与智慧。
他清晰记得,第一次参加备受瞩目的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时的情景。他和团队成员所选择的课题极具挑战性——设计一款基于多主-微参数协同与多物理场耦合的无人机用螺旋桨。备赛期间,他几乎以实验室为家,与队友们反复进行方案论证、桨叶选型、算法编程和多物理场耦合仿真。他们遇到过噪声指标到达瓶颈的困扰,经历过核心算法计算精度迟迟无法提升的焦虑,也曾在作品提交截止前夜,为了更好地展示作品通宵达旦地优化作品文本与PPT。然而,正是这种高压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的潜能。作为团队的技术核心,他不仅承担了最复杂的方案设计任务,还主动协调各方,鼓舞士气。最终,当他们设计的方案在决赛现场展现出优异的性能指标,并得到评委们“创新性强、应用价值高”的评价时,所有的疲惫都化成了成功的喜悦。

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现场

2025年度“挑战杯”科技创新“揭榜挂帅”高端装备领域主擂台赛现场
奉献为乐,担当在肩:于志愿服务中传递温暖。“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他始终认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不仅要有出色的学术与创新能力,更应具备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高尚品格。他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中国光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全国高校光电类专业教育论坛”期间,他主动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这场盛会汇聚了全国光电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会务组织工作繁重而琐碎。宋兴宇被分配在注册接待组,负责与会专家引导咨询工作。他始终面带微笑,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学者。无论是耐心解答各种疑问,还是细致周到地协助安排行程,他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确保了学术报告的顺利进行。他那份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给组委会和与会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这份荣誉,是对他6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的最好注脚,但其意义远超过时长本身。在他看来,志愿服务是一个双向滋养的过程。他说:“在服务论坛的过程中,我有机会近距离聆听学术大师们的报告,感受前沿科学的魅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经历。同时,能够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保障一场高水平学术会议的圆满成功,为知识的传播与交流贡献一份微薄之力,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充实。”这种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已经融入他的日常。在实验室,他是师弟师妹眼中热心的“大师兄”,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在班级里,他是乐于助人的好同学,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主动关心身边同学。

2024年参加学校本科招生线下活动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这个饱含工作热情的理工青年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哈尔滨理工大学“知行统一,博厚悠远”的校训精神。他表示:“荣誉的根基深植于母校“三电黄埔”精神的沃土,我力求将“笃学实干、锐意创新”写入人生的准则,将青春的篇章书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大地上。”